陈新滋
中国科学院院士
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
陈新滋,国际知名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浸会大学荣休校长,中山大学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山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广州华商学院校长。
陈新滋院士在不对称合成及其工业应用、手性医药中间体合成及相关工艺研究与应用、中药医药研究与开发、新型抗癌药研究与开发、有机化学新工艺研究及其工业应用、绿色工业化学科技研究等领域开展了长期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均相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研究中发现新的反应机理,得到国际学术界广泛引用;研究并开发了手性药物萘普森的实用不对称催化合成工艺;在手性配体及金属催化剂研究中发明了螺环亚膦酸酯配体(Spir-OP)、亚膦酰胺配体以及联吡啶双膦配体(P-phos)等系列新型高效手性配体及催化剂等等。
陈新滋院士在国际核心学术刊物发表SCI研究论文600余篇, 被引用超过2万余次。主编学术专著7本,获得授权中国及外国专利共127项,获得新药研究获临床批文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日本有机合成化学会 “Lectureship”奖(1999)、2006/07年度日本科学振兴会邀请学人奖等。
成会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成会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炭材料科学家。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央委员。曾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科院金属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先进炭材料研究部主任,现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碳中和技术研究所所长。
主要从事新型储能材料与器件、太阳能光催化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其它低维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等研究。提出了浮动催化剂化学气相沉积、非金属催化剂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碳纳米管等方法,促进了碳纳米管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模板导向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制备出石墨烯三维网络结构材料、毫米级单晶石墨烯,发展了石墨烯材料的宏量制备技术;提出了可高效储能与转化的层次孔材料设计、电化学电位调控、晶面调控等方法,制备出一系列新型能量转化与储存材料;研制出块体各向同性热解石墨材料,批量应用于多项重点工程。
在Science,Nature,Adv. Mater.,Energy Environ. Sci.,Angew. Chem.等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60余篇,被引用14万余次。2014-2022年被科睿唯安选为化学和材料两个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2023年被选为材料、化学、环境与生态学三个领域高被引科学家。
韩恩厚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
韩恩厚,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亚太材料科学院(APAM)院长、(联合国)世界腐蚀组织(WCO)亚澳非区域办公室负责人、Corrosion Reviews共同主编、Material and Corrosion共同编辑、腐蚀控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三项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大科学装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首批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入选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刘超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任法医师
博士生导师
刘超,男,汉族,1963年3月出生,湖北丹江口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主任法医师,博士生导师。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1年至今,一直在广东公安一线从事法医学应用研究,是我国法医遗传学主要创始人、DNA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发起者和国产化DNA试剂的主要研发者。他以国家公共安全重大需求为导向,在疑难检材DNA检验、试剂研发、数据库建设及溺死诊断等工程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主要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首批广东省“百名南粤杰出人才培养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立个人一等功2次;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公安科技先进个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广东省南粤创新奖、广东省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现任广东省毒品实验技术中心(国家毒品实验室广东分中心)专业技术一级岗。
刘良
中国工程院院士
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
刘良教授,医学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融合创新研究院院长、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兼任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项目顾问和专家组主席、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第一工作组主席、中国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分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等职。曾任澳门科技大学校长、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奠基院长。
他承担或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 计划和攀登计划)院等政府机构资助的研究项目50 多项,在SCI学术期刊发表论文逾300篇,包括Nature 和 Science增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Annuals of Rheumatic Disease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总影响因子逾1500,以第一发明人获国际专利授权43项。获得各种奖励及荣誉称号19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 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其他部(省)级一等和二等奖 5 项。主编或参与编写出版学术专着及教材 18 部。先后获得首届国家创新争先奖、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澳门特区政府荣誉奖状、第九届树兰医学奖等荣誉。
罗锡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罗锡文,中国工程院院士,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现任农业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广东省农业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主任,是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带头人、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农业机械学国家精品课程和农业机械学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兼任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名誉理事长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与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组长和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专家组组长、全国农业航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等。
先后指导了14名博士后、67 名博士生和 81名硕士生,其中1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人获提名奖,1人获广东省优秀博士后奖,18 人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和华南农业大学优秀研究生。
曾被评为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农业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和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60周年杰出人物、广东杰出发明人和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获广东省突出贡献奖、中华农业科技奖、农业机械发展贡献奖、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业工程杰出贡献奖、中国农机工业功勋奖章、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会“卓越功勋奖”,国际农业工程学会(CIGR)National/Regional Award(国家/区域奖)和CLASS工业奖。
马骏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主任、常务副院长
马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主任、常务副院长。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种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第八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生命医学部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鼻咽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CACA)鼻咽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鼻咽癌的精准诊治,提出了鼻咽癌临床分期诊断国际新标准,创立了晚期鼻咽癌化疗联合放疗增效新方案及低风险鼻咽癌的“减毒”治疗新策略,领导制定了《中-美临床肿瘤学会鼻咽癌诊治国际指南》,指导了全球的临床实践,实现了我国鼻咽癌诊疗水平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作为最后/唯一通讯作者在国际医学顶尖刊物发表论著如NEJM、Lancet(3篇)、JAMA、BMJ(2篇)、Nat Med、Cancer Cell、Lancet Oncology(5篇)、 JCO(2篇)、Ann Oncol(2篇)、JAMA Oncology(2篇)等。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谈家祯生命科学奖及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等奖项。他指导的多名研究生获得国家高层次人才,如长江特聘(2人)、国家杰青、优青及青年长江学者等五人,带领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及国家外专局/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引智基地”。
倪明选
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校校长
倪明选教授现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校校长、信息枢纽讲座教授。多年来,倪明选教授致力于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研究,在高性能计算互连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与系统实现方面做出了贡献。发表 IEEE Transactions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的论文及著作被引用超过45,000次,被引用超过 1000次的工作7项,入选ESI高被引学者;1994年当选IEEE Fellow,2006年担任国家973计划“无线传感网络的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2008年当选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201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排名第一者为他培养的博士生)。2014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8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22年获深圳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受邀在知名国际学术会议发表主旨演讲50余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大会主席或程序委员会主席30余次,先后担任多个 IEEE/ACM 顶级国际期刊的编委。
饶宏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首席科学家
直流输电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饶宏,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南方电网公司首席科学家、直流输电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直流输电重大工程与交直流电网运行领域的系统研究、设计和建设工作研究。
汤涛
中国科学院院士
欧洲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院士
汤涛教授,计算数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院士,美国数学学会会士(AMS Fellow),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SIAM Fellow),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CSIAM Fellow)。
汤教授,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1989年获得英国利兹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长期任教于加拿大、香港。曾任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主任、研究生院院长、理学院院长、协理副校长,2015-2019年担任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2019-2024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校长,现任广州南方学院校长。
汤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数学研究,在双曲型方程计算方法误差分析、微分方程谱方法理论、微分方程自适应算法、相场模型的高精度算法、以及计算流体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具有广泛影响。2018年,被国际数学家大会邀请作45分钟报告。汤教授至今共发表了100余篇SCI杂志论文,并担任多个国际数学和计算物理期刊的编委。他还荣获冯康科学计算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奖、英国Leslie Fox 数值分析奖等多项奖励。长期致力于数学文化的普及和推广,创办《数学文化》并担任联合主编。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流体力学、科学计算、偏微分方程数值解、自适应算法、高精度算法、算法的理论分析
田刚
中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世界著名领军数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世界著名领军数学家。现任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大湾区大学(筹)校长。兼任民盟中央副主席。曾任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副校长,并曾担任国际数学联盟执委、中国数学会理事长。
吴清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吴清平,男,博士,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兼任中国食用菌协会名誉会长、国家微生物种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等。长期从事微生物安全与健康领域的研究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广东省专利金奖1项,广东省和广州市专利优秀奖各2项;201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年获何梁何利创新奖,2014年获首届广东发明人奖,2017年获首届南粤突出贡献奖和第二届“叶剑英奖”,2019年获得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突出贡献奖,2021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021年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邢锋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
邢锋,1965年7月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主要从事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与固废资源化利用研究。发表期刊论文700余篇(SCI收录470余篇);SCI他引1万余次;连续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世界前2.0%”终身影响力榜单;授权发明专利147件(含14件欧美发明专利)。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 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 项(排名1、2)。
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中共广东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
中共广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
中共广州南沙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广州南沙开发区人才发展局
广州市南沙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Powered by Jspxcms © 2010-2024 Jspxcms All Rights Reserved